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货币理论模型

1.需求的异同导致交换,各取所需就是交换的基础。
2.因为了交换的便利性,对通货也产生需求,货币延生,货币作为一般商品,与其他商品没有区别。
3.钱庄的诞生:闲置的货币说明有些人推迟消费,而又有一些人需要货币,于是钱庄采取诸蓄、贷款的方式将货币借贷给那些人,借贷人需要偿还本金与利息,利息用来支付“赊借”这个服务;这部分利息分给钱庄与存款人。贷款人的生产过程化为一系列交换与生产,可看作一个点在网中不断地向外发散,每次发散就是一次交换,每个点都有可能产生生产过程,网的末端就是矿工开采通货(此不妨设为黄金)根据双方的需求,而借贷者把这些物质交换成黄金,这些黄金的总额即为借贷者的本金+所要偿还的利息,人类的财富便多了利息与借贷者生产的物质以及每个点产生的物质。

为了便于分析,这里设每批产品各不一样,但同批产品都一样。
3.1.借贷人与黄金生产者交易成功:
借贷人对黄金的需求为a(a>=钱庄对黄金的需求),则在这次交易中黄金的价值为a,而黄金生产者对产品的需求为b,产品的价值为b,如果a=b,那么对黄金的价值无影响。
a>b,说明黄金多采了,,说明对商品的总需求为x+b,对黄金的总需求为x+a,于是黄金的需求溢出。于是黄金贬值。
a

其实可化简为如此:
如果借贷人本身就是生产黄金的,那么,如果他生产的黄金除了借贷之外还有多,那么多出的黄金就会使得黄金增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生产不足,则通过紧缩。
由此可知,黄金易分割的性质使得总是能适当的切割以使得a=b,这样使得货币无甚通胀或紧缩。

3.2.交易失败
说明生产出的产品的需求为0,如此没有创造财富,钱庄亏损,这样财富平白流失,相当于钱庄的呆坏账;但是如果是发行纸币,那么可以多发行纸币,然后纸币通货膨胀,纸币贬值,那么钱庄的呆坏账就由诸蓄者来分担。

4.银行的诞生:

银行发行纸币,先是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纸币,以便用纸币兑换回黄金,这样一个银行发行的纸币各自不同,就是一种协议。
后来各银行联合起来,制定同一种纸币,这样一来达到拆借的目的,于是银行发行比黄金要多的纸币,以达到最佳的挣取黄金的效果。能这样是因为现有黄金(当下要取现的可能性)+未来黄金(未来才要取现的可能性)=所发行的纸币。
因为纸币上明印着一张纸币兑换多少黄金,所以这些纸币相当于市面多了许多黄金,首先,没有那么多物质需求凭空多了黄金,那么黄金会贬值,但是贬值有个时间空隙,如果这段空隙之间假设生产出这么多黄金生产出未来的黄金加给银行的利息,那么财富就大大的增加(这里贬值看作是到了时间空隙末尾一顺间完全,实质更加复杂)。

5.政府的诞生:
政府诞生后,情况为之一新,纸币为通货的符号,纸币的发行量与黄金不再有联系,当下财富/流动速度+需要借用的未来财富/流动速度=所发行的纸币,政府发行公债,允诺未来偿还,其实就是把未来财富打包进公债之中,银行购进公债,根据需要借用未来财富与当下财富的比扩大发放贷款,一般来说此比接近1:10,也就是说公债价值10亿,则银行会发行100亿。纸币的流量要与商品的流量相同,多则膨胀,少则紧缩。如果借出去的纸币没有生产等量的财富,那么如果不回收纸币,就只有发生通货膨胀,只有收回纸币,购买力才能不变。所以(购买力,纸币量,流通率)反映了国民的财富。

有另一种方法使得不回收纸币而仍能够不贬值,那就是借债,也就是承诺用自己未来的产品还债,这样纸币的总流量=(现在商品+未来商品)流动速度,因此不必回收纸币,也不会贬值。事实上,如果一个政府是连续发展的,那么从纸币出现,到纸币取代黄金的流通地位(不过黄金依然是通货,只不过不再市面大行流通),之间就是用借债的方式,也就是政府发行公债。

6.政府与政府之间
政府发行的国债通过银行由国民认领此节不再讨论,本质就是国民向银行贷款,政府相当于公司,而国民相当于“储蓄者”。


政府发行的国债由另外一个政府认购,因为两个政府在各国内发行的纸币的购买力不同:

6.1.如果汇率自由浮动,那么汇率会自动调整到某个合适的位置,使得能买到某物的这一国的钱依汇率转化为那一国的钱后,依然能在那一国买到那个相同物品。这样一来,如果某国的纸币贬值,那么买了该国的国债价值也凭空缩小,可谓做了一个坏投资。

如果此时,A国(买了B国国债)大印纸币兑换B国的纸币,这样不就凭空能赚外汇吗?
答:
-1-只有大国的货币才能成为国际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包含着历史机缘,并非易事。
-2-如果是大国的货币,A印的钱兑换了B的纸币,B的纸币并不能在A国内流通,只能用于国际收支,并且B拿了A的钱,B可以用A的钱直接买A的国内的产品,所以A大印纸币超过自己国内的货物[这里设流动速度为1,下无特别说明,同此],也只有贬值一条路。

6.2.若A国绑定与B国的汇率:
这说明A、B两国倾向贬值的速率一样,货币的差别仅仅是单位不同(一个大胖子,每天长2斤,与一个体重是胖子一半的,每天长1斤,速率一样:1美元每天贬值0.1美元(即1.1.美元才可以买到昨天1美元的东西),与7元人民币每天贬值0.7元人民币速率一样(汇率维持1:7不变))

如果仅仅是官方公布的不变的汇率1:7,而实际上人民币在国内不调整纸币供应量以达到相应的贬值量的话:
-1-贬值少于0.7,所明人民币在国内贵了,美元会迅速进入国内抢购物品,这些物品补充到美国,有望回升美元,而中国赚取外汇。中国正是生产能力太足,所以要绑定美元,以中国的物品+美国现在的物品+美国未来的物品来保证美元的稳定,因为汇率不变,也就保证人民币的稳定,这个前提是建立在美国虽然向未来向别人借的债越来越多,可是每年都可以还起,就是拿后天的钱还明天的钱,明天的钱还今天的钱,虽然债越滚越大,可是货币没有怎么贬值,虽然小有贬值,但是中国赚取美国外汇量一大就盖过因贬值带来的损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08金融危机,美元一贬值,购买力一下降,则中国的国民财富一下蒸发许多千亿,白白浪费了两年的国民生产。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更加灵活、丰富的投资,也像普通人投资股市一样,规避风险。

-2-贬值多于0.7,国内物价上涨,对国内经济对赚取外汇都不利,问题在于中国的是个生产力绝对剩余的国家,这对中国是特别不利的。

-3-如果采取不绑定汇率的做法,汇率会大升,假设为1:4(设原本为1:7),此时国家的产品进到国际社会,很贵,卖不动,而因为多年的积累,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消费能力,在国内肯定卖不动的,物品如果因时间积累坏了,那么财富就损失了;另外,物品卖不动,周转率就要降低,那么财富的增长速度就降低了,这对国家的成长相当不利。不守另一点是,人民币在国内也变得相当具有购买力,二元人民币突然可以吃一顿十分不错的中餐。但是这一步留三十年做也是可以的,设我们当今有二万亿,如果今天升值,则每二元人民币可吃一顿不错的午餐,但是浪费了时代赋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现在做,我们发展的速度慢下来,每天平均成长4%,三十年后为6.5万亿;但是如果三十年后再升值,平均成长率为10%,虽然这些钱不太值钱,三十年后我们有35万亿,到时二元钱也是一顿好的午餐,相差何其多也!

7.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周期性暴发:

马克思的观点是,金融危机的暴发是因为自由经济中,资本家尽力获取剩余价值,于是大力生产,直至生产过剩,开出的药方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凯恩斯的赤字宏观调控(也是中国实行的宏观调控)至少在美国仍然不能避免经济周期性的危机,在中国,没有切确可信的统计资料,暂且无视。
西方主要从货币理论入手:
如果赤字的货币政策,也就是纸币在市场上的数量多于商品,因为银行贷得松,企业待到比预计更多的钱,这些钱超出了原来要用的,虽然还未到手,但企业会规划着去使用,大家都有这个规划,那么对一些商品以及劳动力的需求量就增加了,于是,商品的价格与工资同时上升,商品价格逐渐上升,成本虽然上升,但卖出的产品也上升,并且量大了,所以收入上升,于是市场出现了繁荣,不过价格越来越高,人们的钱越来越贬值,人们越来越囤货居奇,于是流通下降,市面上纸币因为本来就略多加上流通率下降,贬值幅度加大,于是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开始清偿债务,于是为求变现,再降价出售,此时生产资料降幅会远超过生活资料(本质原因就是生产减小,但人消费不断),于是许多企业破产。

不过我认为宏不宏观调控都会出现周期性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各个实体发展速度不一,就好像公路上的车,如果大家速度一样,那么就不会堵车,反之,则会赌周期性的赌车。

没有评论: